在食用油的配料表中,反式脂肪酸占比通常是较多的一种。那么,反式脂肪酸是什么?它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食品添加剂,事实上很多食品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尤其是油炸类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它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如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还会降低人类的免疫力,影响生育能力。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食用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png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png]()
产生原因
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油脂加工过程中,原料中含有植物甾醇等成分,是由植物中的植物甾醇经过精炼、加热等工序形成的,其中含有部分氢化植物油;另有部分氢化植物油与脂肪混合后,部分氢化或部分不饱和时产生反式脂肪酸。另外,一些食用油中也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如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氢化玉米油、氢化棕榈油等。因此,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来源与危害
反式脂肪酸是由氢化植物油经氢化反应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也称为反式脂肪。氢化植物油在高温下可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以反式脂肪酸为代表的脂肪酸类被列为致癌物质,而将其列为易导致健康问题的物质就多达10种。食用油中含有反式脂肪酸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氢化植物油产生的;另一类是人造反式脂肪酸制造的(包括人造黄油、人造奶油以及奶精)。换句话说,有些食用油也有可能产生较多的氢化脂肪酸,这些氢化脂肪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更容易产生氢化脂肪酸。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油、大豆油等)在高温加热后,其反式基团被破坏,生成一些新的反式脂肪酸。研究表明,摄入过量反式脂肪酸不仅会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还会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
那么,要分析检测食用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以及在油脂加工中怎样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如今也可以借助市面上一些相关的仪器设备快速地实现。